1. Garmin 三本柱Danielson, Vande Velde, Zabriskie 被USADA 判車監6 個月
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是壯爺的隊友,而他們年輕時在壯爺車隊都有服用禁藥
其實Levi Leipheimer (Omega Phara Quick Step), Michael Barry (Team Sky), George Hincapie (BMC,退休)也被USADA 咬了一口
而Garmin 三本柱以及Garmin 經營團隊(Slipstream Sports)也對此發表聲明
反正...USADA 完全展現了無能,只能一直ban 人,有自覺的會反省與道歉,但壯爺以及一丘之貉的UCI 紋風不動
2. 請給『申騰美利達職業車隊』一個重生的機會|轉自申騰美利達車隊Team Senter-Merida Taiwan fb 網誌
在申騰企業董事長邱朝雄先生一肩扛起草創的申騰美利達自由車隊至今已成隊四年,其中最大也最支持的協力夥伴就是美利達公司,四年來鼎力相助不離不棄為國內自由車運動盡心盡力;但主冠名的贊助商「申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年期間也花下巨資來支撐車隊上上下下所有的運作開支,二間公司合力從業餘車隊到今年正式登錄公路洲際職業車隊,一路走來真是非常辛苦的經營。
國內的自行車競技運動生態的確相當的特殊,也相當的具有地方特性與色彩,當然,這與不成熟的競技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台灣地小人稠,自行車運動與休閒人口卻因近年來石油等能源問題而大大提升參與的人口,但競技實力並未因此而向上提升至應有的水平,終究其因不外乎是『踏不出台灣』。
標準的金字塔理論應該是由廣大的運動人口做為基礎,越向上則越強,分工越細也越專業,金字塔的頂端就是國家頂尖的競技人才,也是運動國力顯示的菁英份子,反觀國內,不少運動單項一直處在倒金字塔狀態,越是廣大人民參與的大堆頭活動越是受到政府及企業的關注,反之,很少會有目光投資在菁英競技這一塊,社會觀感大多也停留在「雞肋食之無味但去之可惜」的地步。嚴格說來,職業運動就是一種商業行為,投資者所獲得的就是正面行銷、包裝形象和密集曝光幾個要素,當然這與企業或政府粗糙的錦上添花是捷然不同的。
台灣的自由車運動在職業車隊這一塊一直是處於「不健康」的狀態,所謂不健康就是沒有有效的進軍國際來凸顯母企業的企圖與拓展能見度,當然, 這也與投資者的眼光與付出成正比,以一支標準的洲際職業車隊(UCI第三級)為例,參與年度亞巡或歐巡賽是必須付出相當的經費才能運作的,其次加上標準薪資與訓練和器材裝備都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況且所獲得的效益還無法保證可以符合投資者的預期心態,在國內還不如花一大筆錢風風光光的辦一場熱鬧的嘉年華會來的有面子和裡子,因為立即性的投資回饋才是老闆們趨之若鶩的最大原因,相對的,耕耘一塊未知的職業車隊領域是很難被理解的。
所謂職業車隊,賽場就是秀場,如果因為經費拮據只能選定國內賽事就顯得與其精神格格不入,業餘愛好者也容易覺得仗勢欺人,實際上反問這群所謂簽約的「職業車手」,他們會很委屈的表示:如果可以出國參賽,又為何要在國內受人數落?
『申騰美利達車隊』有著很大的傳統包袱與長久以來被灌注的社會道義存在,這也是為甚麼無法輕易的走出台灣與跨足世界車壇的原因之一,當企業把關注放在一支地方車隊後連帶著就是一連串無法卸放的責任:基層農場的栽培系統、青年二軍的培育養成、菁英車手的發光發亮,這些原本不屬於『職業車隊』的範疇事項都要被迫概括承受,相對的,這些都分食著菁英車手出國征戰的資源。
台灣以外的『職業車隊』多半沒有這些人情包袱與舊式觀念,在商言商就是職業態度與道德,投資者出錢出力,而受僱車手則是盡心盡力比賽取得好成績,二者各取所需,互相結合、密切合作,如此簡單也如此單純。
「申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道地的本土中型企業,董事長又是早期科班出身的選手,辛苦經營車隊四年僅僅為了圓夢,但付出的代價又是如此的巨大,非一間中型企業公司所能再再承受的,但在此刻又不能隨意離棄辛苦所建立的基層農場培育,因為董事長的觀念中,沒有這群農場二軍,就沒有未來的菁英選手可發光發亮,說傻也好,說古板也好,在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以前,董事長會堅守這塊基層培育的農場。
釋放主冠名權的認購是為了讓『職業車隊』可以走正確的路,就算是參與國際巡迴賽被修理的灰頭土臉也是一條必然的前進方式,國內企業廠商若能共襄盛舉實為車界之福,將『職業車隊』與地方車隊資源相互切離是正確的第一步,讓這二部分各有不同的資源來供給,也不讓巨大的負擔影響職業車隊的「健康」發展,此外,結合國內最適當的菁英車手來組成職業車隊是趨勢所需,組成強大的戰力才有進攻的本錢,在此,認同『申騰美利達車隊』理念的支持與愛好者,我們想勇敢的走出去,當然我們也需要企業投資者的支持,請給我們有再次重生的機會。
文章寫怎樣我就不說了
以下是我個人意見,看倌可以想想
2.1. 如果我是贊助商, 我想知道隊員組成, 比賽規劃, 未來幾年的計劃, 預計會有什麼成績, 會怎麼曝光, 在那些區域曝光, 對我的產品或公司能有什麼廣告助益
2.2. 不要找代工廠談贊助, 什麼代工廠都一樣, 曝光找代工, 蠢到不行的主意, 我還要costdown 咧! 要找品牌商, 特別是要深耕曝光區域的品牌才是正解
2.3. 最近Acqua e Sapone 滅團,Colnago – CSF Inox 更名成Bardiani – CSF Inox 都是一例,參考人家的運作,為車隊與選手找出路是正途
我個人當然是希望車隊能存留,讓車手有舞台,滅團以及車手壯志未伸總是讓人悲傷
3. 2012 環北京第二站
Route:Bird’s Nest Piazza - Men Tou Gou Yong Ding River Cultural Square 126km
1 Tony Martin (Ger) Omega Pharma-Quickstep
2 Francesco Gavazzi (Ita) Astana Pro Team
3 Eros Capecchi (Ita) Liquigas-Cannondale
馬丁單飛
一撮人追
馬丁單飛成功進終點
沒追到的追擊群進終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