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環法大家來壓寶

寄件者 AQBIKE


今年路線就爬坡爬坡爬坡...如果老潘還在他應該會興奮得流鼻血



因此

我今年對這兩隻很有信心

Andy Schleck
寄件者 AQBIKE
Fränk Schleck
寄件者 AQBIKE





1. Armstrong雖然你今年看起來真的不錯...但要服老啊!你還是專心養成Brajkovic比較實在

2. Basso贏了環義還想贏環法...參考上一個雙冠王的下場...好好休息吧

3. Contador你真的相信Vino會全力抬轎? 我覺得利益衝突出現他才不會理你。007系列電影一直闡述哈薩克人不靠譜哩...

4. Evens沒隊友抬轎,你還是賣漢堡去比較有搞頭

5. Menchov...你的名字不好,贓到一個環義不代表你會再贓到一次,支持你不如支持Gesink

6. Wiggins你計時賽幹得掉坎哥就偷笑了...今年的路線一整個不適合你啊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嚇到我了



ZIPP是吧...

Cavendish自己都嚇傻了...還好沒重傷,隔天還繼續出賽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Peloton輪組

跟全碳纖車架一樣是很簡潔,沉穩內斂
寄件者 Peloton


4培林,大耳花鼓
寄件者 Peloton


DT Aero Speed鋼絲
寄件者 Peloton


實心發泡(類似 CORIMA),與市面上的空心碳纖輪框很不一樣喔
寄件者 Peloton


前輪20支鋼絲,直拉; 重640g
寄件者 Peloton


後輪24支鋼絲,傳動側2交叉,非傳動側直拉; 重740g
寄件者 Peloton


總重1380g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Peloton全碳纖 nuovo Giro

我零件拆下來等了快半年了




當拿到車架前叉輪組時

真的是一整個high啊我~

趕快送去車店

在龍頭把手座墊桿訂貨的漫長等待中

就只好騎騎通勤車解癢減肥

沒開箱

直接裝

BB銑牙...車架廠很仔細螺牙沒問題,圖裝廠很用心殘漆很少
寄件者 Peloton


碳纖板輪組還沒好,先用手編輪。沒一下子就裝了個大概出來
寄件者 Peloton


東西全上了,開始走線 PS:座墊把手drop=10cm
寄件者 Peloton


Edison很仔細的走線
寄件者 Peloton


該預拉的,該做的工完全不馬虎
寄件者 Peloton


完成! 見見市面吧孩子
寄件者 Peloton


感謝2101年環台賽香港隊機械師Edison鼎力相助組裝

稱重=7.4kg


車架 :Peloton Giro 全碳纖車架前叉 51cm(上管=535mm)
零件 :SRAM Rival
龍頭 :Deda Zero 長=110mm
把手 :Deda Zero 寬=440mm
坐桿 :Deda Zero 徑=27.2mm offset=25mm
座墊 :Fi'zi:k Aliante Gamma
踏板 :Time RSX Racer
輪組 :久裕花鼓 + 錦麟XR300 + DT revolution(傳動側competition)+ 維多利亞二級胎
水壺架:TACX Allure Pro
把手帶:Deda

個人設定(175cm)

龍頭長 : 11cm
把手寬 : 44cm
BB-座墊高 : 75cm
座墊-把手drop: 10cm
曲柄長 : 172.5mm
大齒盤 : 50-34T
飛輪 : 12-25T


車架前叉組 NTD 30000

保固
Peloton Giro碳纖維車架、前叉在正常騎乘使用,車架無外力撞擊狀況下,提供兩年保固服務。保固其間,在車架、前叉無外力撞擊前提下,任何車架的損壞,Peloton提供修復或是替換新品的保固服務。車架是否遭到撞擊的認定,Peloton會由外觀上客觀認定,如有疑義,也會與消費者討論確認。

請洽單車騎士公司 02-22152585 陳先生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公路車幾何探密

寄件者 AQBIKE



B→車架上管長:這裡說的是有效上管長。如果是壓縮車架,請拉一條虛擬水平線測量,數據才能用。目前一般車架廠所給的幾何圖也都會標示有效上管長。有效上管長代表著你上半身的位置(由髖關節到肩關節);上半身越短的人上管長越短,每個人身體結構都不一樣,絕對不是一個身高可以搞定一切。目前台灣車友大多選擇較小的車架,導致整個上半身無法有效延伸,力量也無法貫徹到踏板上。千萬不要聽信謠言選小車架裝長龍頭,這兩者是無法補償的。

C→車架立管長:這個數據從古至今都被用來定義車架的尺寸,個人認為這個數據也謹此功用罷了!如果以運動科學的觀點來定義車架尺寸,應該是用車架上管長。簡單說,雞肋的很。

D→立管角:當今車架立管角多在73~74度之間。普遍來說義大利車立管角比較陡,法國車比較斜,其他歐陸國也也有各自的特色。早期是因為民族的身材以及騎乘個性有較大差異,現在幾乎都看不出國界了。由於每個人的大腿骨長不同,理論上立管角不該一體多用,因此擘畫現代單車的先進們做了件聰明事,用座墊位置與座墊桿的offset來微調,使每個人的膝轉點與踏板軸能在曲柄水平時做重合。在台灣,相同問題來了:許多人用小車架配上大offset的座墊桿,並且把座墊推到最後。期望自己的膝轉點與踏板軸在曲柄水平時重合。但是坐的太後面了,使得騎乘時的重心分配極度不均,造成爬坡,特別是陡坡時不穩定感很嚴重。個人建議好好量身,慎選立管角。

F→頭管角:跟H→前叉offset一起計算,合理而穩定的L→Trial(點我)。在相同的前叉offset下,頭管角越斜直行時越穩定,但是轉向感也越鈍。像公路車的Cyclocross車頭管角在71度左右,就是因應offroad路面而增加穩定性的設計。其實,我比較不擔心頭管角造成的遲鈍,在公路車設計上拿捏出一個具攻擊性又不失穩定的角度更難,配合性能很好的前叉(offset=43mm),頭管角73度非常適合公路賽用。

G→後下叉長:後輪穩不穩看它,傳動好不好也看它。中性的設計是405mm,各家車廠的都以405mm為最小後叉長來計算Chain Line值,再短Chain Line會跑掉。旅行公路車或Cyclocross追求穩定會到420mm,別奢望有啥好傳動感;計時車場地車追求傳動會到380mm,穩定就犧牲了。有些車廠為了追求穩定而把後下叉加到410mm,管徑加大加粗,說這樣就不影響傳動感。個人認為是一種削足適履,抱持懷疑態度。

I→BB離地高:跟N→BB drop加總是個恆定值。我比較喜歡用BB drop來看車架。BB drop影響騎乘穩定感,傳動感,站姿擺動感。公路車的BB drop大多是70±2mm之間,大於70mm的極少,PINARELLO是其一,小於68mm也極少,美利達就是此特例。BB drop越大,騎乘穩定度越大,站姿擺動越聽話,但傳動感比較黏滯,這時BB以及後下叉的補強可以感覺到很明顯得效果。BB drop越小,騎乘穩定度越小,站子擺動時後輪比較野,傳動感越好,場地車的BB drop大多在50-60mm是例子。我比較傾向BB drop=70mm的車架。

K→軸距:簡單說,軸距跟中國古代武器一樣:一吋長一吋強,一吋短一吋險。古早的造車工藝都把軸距放在1000mm,車手重心放在中點,穩得很?才怪!COLNAGO的車架角度就有前輪穩到鈍,後輪很神經質的問題。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無法造出均衡的車子,定好各角度而自然天成的軸距就很OK了。

P→車架頭管長:為了比賽設計出來的車頭管都短,兩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變速走線會因太短而造成阻力,騎士的下背痛則是另一個麻煩。因此現在又有車廠回頭去加長頭管了,拜碳纖維工藝的進步之賜,頭管加長個5-10mm仍有好的結構剛性,選手把龍頭壓到底,整體剛性提昇;讓俱樂部騎士的車組完不會看起來像長頸鹿,也饒了他們的背。但我必須要說,柔軟度這種比心肺功能與肌纖維增長更容易進步的訓練,該拉筋還是要拉,投資報酬率最高了!